|
车载DVD导航测试、智能车载导航测试、娱乐信息集成系统通用试验大纲智能车载导航、娱乐信息集成系统通用试验大纲 本大纲根据智能车载导航、娱乐信息集成系统设计而制定的,主要是电气性能要求、可靠性要求方面的内容。 标准的参考了《DVD视盘机行业自律通用规范》、SJ/T10730—1997《VCD视盘机通用规范》和GB/T 15860-1995《激光唱机通用技术条件》等标准。本部分规定的AM/FM数字调谐器和音频功率放大器的性能测量方法,参考SJ/T 10448-93《汽车收、放、扩音机测量方法》。本部分规定的车载音视频系统环境适应性试验方法,参考SJ/T 10325-92 《汽车收放机环境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ISO16750《道路车辆 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 本标准适用于智能车载导航、娱乐信息集成系统新品设计验证试验,定期试验,量产品批次抽检试验的产品也可参考使用该试验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各大汽车厂生产的安装在各类汽车设计规定位置内的一体化型智能车载导航、娱乐信息集成系统,包括带或不带小尺寸(≤10.2英寸)车载平板显示器两种型式。 其它具有数字调谐AM/FM接收机、DVD视盘机、数字电视、蓝牙、音频功率放大器、智能轨迹倒车系统、显示屏尺寸≤10.2英寸的车载平板显示器等的汽车电子产品,也可参照执行。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5465.2-2008 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 第2部分:图形符号 GB 5296.1-1997 消费品使用说明 总则 GB 5296.2-2008 消费品使用说明 第二部分:家用和类似型电器 GB/T 15860-1995 激光唱机通用技术条件 SJ/T 10325-1992 汽车收放机环境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 SJ/T 10447-1993 汽车收、放、扩音机分类与基本参数 SJ/T 10448-1993 汽车收、放、扩音机测量方法 SJ/T 10730-1997 VCD视盘机通用规范 SJ/T 11148-1997 VCD视盘机测试盘 SJ/T 11348-2006 数字电视平板显示器测量方法 GY/T 220.7-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 第7部分:接收解码终端技术要求 GB/T21437.2-2008 道路车辆 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 第二部分: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 GB/T 19951-2005 道路车辆 静电放电产生的电骚扰试验方法 GB 9254-2008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ISO16750-1:2012 Road vehicles -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testing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Part 1: General ISO16750-2:2012 Road vehicles -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testing 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Part 2: Electrical loads ISO16750-3:2012 Road vehicles -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testing 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Part 3: Mechanical loads ISO16750-4:2012 Road vehicles -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testing 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Part 4: Climatic loads ISO16750-5:2012 Road vehicles -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testing 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Part 5: Chemical loads GMW3172_AUG 2008 电气/电子元件通用规范—环境/耐久性 GBT 22630-2008 车载音视频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 CISPR 25-2002 Limits and methods of measurement of radio disturbance charactistics for the protection of receivers used on board vihicles GB/T17619-1998 机动车电子电器组件的电磁辐射抗扰性限值和测量方法 ISO11452-4-2001 Road vehicles-Compent test methods for electrical disturbances from narrowband radiated electromagnetic energy part4:Bulk current injection(BCI) ISO11452-1:2001 Road vehicles-Compent test methods for electrical disturbances from narrowband radiated electromagnetic energy part1:General principles and terminology 本部分采用以下术语和定义,其他术语和定义按照 GB/T 4013—1995、GB/T 15860—1995、SJ/T10730-1997、SJ/T 10448-93、SJ/T 11324 的有关规定。 3.1 智能车载导航、娱乐信息集成系统 Auto navtigator& multimedia integrated system on board 安装在汽车设计规定位置内,涵盖汽车音视频系统及其它娱乐多媒体接收、播放,汽车辅助驾驭(导航功能、智能轨迹倒车等),汽车安全信息处理(防盗、胎压监测、故障诊断等)、移动网络服务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一体化装置。 3.2车载音视频系统 audio video system on board 智能车载导航、娱乐信息集成系统中,仅包含AM/FM数字调谐接收、DVD/CD视盘播放、数字电视、音频功率放大和机载TFT液晶显示等的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一体化装置。本部分简称其为音视频系统。 3.3DVD视盘 digital video disc (DVD) 在直径12cm的单面单层、单面双层、双面单层、双面双层光盘上记录有按MPEG-2标准压缩的活动图像、声音和数据的数字激光盘。 3.4 CMMB (China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的缩略语简称) 意为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主要面向手机、PDA等小屏幕便携手持终端以及车载电视等终端提供广播电视等服务。 3.5暗点(液晶屏不发光点)dark dot 液晶屏表面因制造、损伤或其它原因产生的在白电平状态下不能透光发亮的像素缺陷点。 3.6亮点(液晶屏不熄灭点)brightened dot 液晶屏表面因制造、损伤或其它原因产生的在黑电平状态下不能遮光变暗的像素缺陷点。 3.7待机电流 closed-circuit current draw 汽车电源钥匙开关置于ACC OFF位置,除ACC信号检测电路和有关记忆电路外,其余各部分电源全部切断状态下的整机消耗电流。 3.8 面振 vertical deviation 光盘外周与光盘中心圆面的垂直方向偏差。 按系统的配置不同分为以下各类: a) 通用型汽车DVD影音系统; b) 专车专用型DVD影音系统; c 汽车VIDEO系统; d 汽车GPS导航系统; e 汽车监控系统; 系统功能的配置均围绕GPS、DVD、RADIO、TV、AV、测距雷达、CDC、iPod、TPMS、、智能轨迹倒车、蓝牙等功能的增加或减少而设定。系统也可根据用户的需要选择或减少其它配置,增加的其它配置的要求和验收方法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5.1 常规试验环境条件 除非另有规定,产品在常规功能、性能、内部检查,外观检查时在以下的试验条件进行: 正常环境温度为23±8℃; 空气相对湿度为30%~75%;大气压(860~1060)mbar; 1 试验用直流电源 要求输出电流≥15A,内阻≤0.1 ohm,若产品设计输出功率超出此范围,则按其要求。 2) 输入设备 各类等效于产品实际使用时的信号发生器,输入匹配器等,精度满足测试需要。 3) 负载设备 试验时需按车上实际装车状态连接所有负载以及附属配件,可使用等效于产品实际使用时的模拟负载。 4)测试仪器仪表精度满足测试要求。 试验样品需为生产或试生产经测试合格,符合设计规范的产品。 优先按产品技术条件进行,无特殊要求按以下条件进行试验: 1) 12V供电产品的电源电压使用13.5V; 24V供电产品的电源电压使用27V, 2)产品标准试验测试状态 尽量使样机在最大输出、最多输出状态进行试验,试验中必需使样机在收音接收、CD播放、DVD播放、USB/SD卡播放、导航模拟运行、等重要功能均能得到试验。例如三台DVD样机进行高温工作试验,可一台样机在标准收音接收状态,一台在导航模拟运行状态,一台在标准DVD播放状态。测试中一般要求所有的外部连接与车辆实际安装状态相同,无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样机在以下条件进行试验: 输出功率: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音量位置 AM标准输入:74dBµv(5mV), 30%调制度,调制频率1KHz; FM标准输入:60dBµv(1mV), ±22.5KHz频偏,导频±7.5KHz调制频率1KHz; 频率测试点:按技术规范的测试点或中间频率测试点 CD播放:标准CD播放测试碟,如TCD-784; DVD播放: 标准DVD播放测试碟,如TDV-520A,特殊要求使用标准DVD图像播放测试碟或电性能测试碟。 USB/SD卡播放:使用标准CD信号碟转成的信号内容 3)一般误差极限 对于温度试验的时间要求误差一般在±10%内; 对于温度数值误差要求一般±2℃; 对于电压数值误差要求一般±5%; 对于电流数值误差要求一般±5%; 溶液浓度数值误差要求一般±0.5%; 对于电阻、电感量、电容量数值误差要求一般±10%。 5.5.1 除非另有规定,每项试验样品不少于3台(EMC测试要求不少于2台)。 5.5.2 试验结果判定,分为A、B、C、D、E五种类型。结果判定按具体试验要求,无具体判定要求的项目按A类判定,试验中还需考虑对于出现的异常情况客户接受的程度。 A类:试验中、后能工作正常,无任何异常现象,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B类:试验中功能性能显示等正常,但有一个或超过一个指标出现偏离设计规范的现象,试验后自动恢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C类:试验中功能、性能或显示等有所下降,试验后或干扰撤消后能自动恢复,所有功能性能正常,不带记忆性异常变动; D类:试验中功能、性能或显示等有所下降,试验后能通过重新上电或复位等动作能恢复,所有功能性能正常; E类:试验中及试验后部分功能异常,试验后经过简单修复后能恢复正常工作,例如替换保险丝。 5.5.3除非有说明,否则一般情况下,进行了环境试验后要恢复2小时及24小时再分别进行判定试验后的状态,若有异议应以24小时结果为准。 6.1.1.1产品外表包括产品附件应无锈蚀,尖刺,霉斑,丝印模糊,丝印歪斜,丝印剥落,灯光、显示不均匀,漏光,LCD显示角度变化,变形,爆裂,损伤,不符合总装图要求等外观不良现象。产品正常使用所需的媒介如CD碟,U盘,SD卡,个人MP3/MP4播放器等附件不能因使用与样机后有外观上不良,如CD刮花,插头损坏等现象。 6.1.2.1 根据产品技术规格书进行各项功能检测,软件主导之功能检测。 6.1.2.2 试验后进行的检查还应进行误操作检查,检查是否有安全性不良,或因试验后部件/塑胶等变形导致不符合设计规范等的不良现象。例如高低温冲击后检查CD入碟口是否有因试验后塑胶变形导致不能进碟的现象等。产品正常使用所需的媒介如CD碟,U盘,SD卡,个人MP3/MP4播放器等附件不能因使用与样机后有功能上不良,如CD刮花,U盘损坏,SD卡损坏,个人MP3/MP4损坏等现象。 常温屏蔽房测试样机一般至少2台,按技术指标要求测试,结果应符合产品技术指标要求。 视频性能测试,应在视频输出端进行,视频输出端接75Ω负载。 音频性能测试,应在音频线路输出端进行,音频线路输出端接10KΩ负载。 功放输出端接4Ω测试专用负载。 测试电压:13.8V,测试中无规定输出为2VRMS
注:1.以上性能指标测试方法参见相关国际测试方法; 2.新收音模块或新项目机型收音要测试全频点噪限灵敏度,且各频率点相差不大于3dB;新电视模块要测试全频点收台灵敏度,且各频率点相差不大于3dB,允许最多3个点相差大于3dB小于标准要求。 收音接收检测指标: a 噪限灵敏度、停台灵敏度、信噪比 判定依据:各指标在试验中测试值与试验前测试值的偏差不超过3dB,而且不超出指标要求2dB; b 标准失真度 判定依据:各指标在试验中测试值符合技术指标要求 DVD类播放,USB/SD卡播放检测指标: a)信躁比 判定依据:各指标在试验中测试值与试验前测试值的偏差不超过3dB,而且不超出指标要求2dB b)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标准失真度、待机电流 判定依据:各指标在试验中测试值符合技术指标要求 若测试过程中外部干扰较大且无法屏蔽时,可适当考虑放宽要求。试验中与试验前测试值的比较尽量在同一测试环境进行 试验后应对外观、功能进行检测,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性能部分一般只对部分重点指标进行检测。 收音接收监控指标: a) 噪限灵敏度、停台灵敏度、信噪比、选择性、FM立体声分离度 判定依据:各指标在试验后测试值与试验前测试值的偏差不超过2dB,而且不超出指标要求1dB; b)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标准失真度 判定依据:各指标在试验后测试值符合技术指标要求 DVD类播放,USB/SD卡播放监控指标: a) 信噪比、通道分离度 判定依据:各指标在试验后测试值与试验前测试值的偏差不超过2dB,而且不超出指标要求1dB b) 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标准失真度、频率响应、读碟能力的划伤/黑点/指印、待机电流 判定依据:各指标在试验后测试值符合技术指标要求 试验后检查样品内部及部件有无磨损、碎屑、断裂、毁坏、接触不良、锈蚀、长霉、假焊、腐蚀、丝印不良等不良现象以及是否可能有因为外部的一些变化而导致引起整机质量隐患。 对照产品总装图及客户技术协议,测量产品重要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6.2.1.1 试验目的 检查产品在安装车辆输出的电压范围内的工作能力 6.2.1.2 试验方法 产品设计规范有规定的按其要求测试及判定,无要求的一般应能够在10V~16V(12V供电系统)、21.6V~32V(24V供电系统)的范围内正常工作,能满足功能要求。 测试步骤: 1 所有测试调整按0.5V/次的步进来进行 2 设置产品所有电源线路使用同一电源13.5V供电,产品正常供电,在各模式标准试验状态 3 从13.5V缓慢向高端调整供电电压,检查产品工作状态,到产品不能正常工作为止,但应该有正常的记忆.,记录此时供电电压U1 4 设置供电电压到13.5V供电, 产品在各模式标准试验状态 5 从13.5V缓慢向低端调整供电电压,检查产品工作状态,到产品不能正常工作为止,但应该有正常的记忆.,记录此时供电电压U2 6 U1~U2为产品的正常工作电压 6.2.2.1 目的 评价产品在温度工作范围内时钟走时的准确度 6.2.2.2测试方法 将样品处于时间显示工作状态,使用标准钟(标准钟准确度必需比产品的准确度要求高一个等级以上)分别测试产品在最高工作温度,常温,最低工作温度下时间的准确度,应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一般要求在常温(25度)下时间准确度在±3s/day内,在最高温度下时间准确度在±20s/day内,在最低温度下时间准确度在±20s/day内,测试中需分别测试ACC ON及ACC OFF两种状态,常温下还需分别测试标准工作电压及5V电压的准确度。 6.2.3.1 目的 评价产品在功能异常后的动作能力 6.2.3.2测试方法 在任意工作状态下保持按下任意功能键(POWER ON/OFF除外)的同时按下POWER ON/OFF键,产品应该能进行关机,即处于POWER OFF状态。 6.3.1.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耐受极限高温贮存环境能力。 6.3.1.2 试验方法 室温下将样品放入恒温箱中逐步升温至+85℃,样品在非通电状态储存72小时。试验后在常温下放置2小时以上,然后按第6.1.1,6.1.2,6.1.3.3,6.1.4条进行检测,产品应符合A类判定要求。 6.3.2.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耐受极限高温工作环境的工作能力。 6.3.2.2 试验方法 室温下将产品置于恒温箱中,按实际装车的状态连接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使样机为POWER OFF状态,逐步升温到A/B级要求,保持2小时后,使样机为POWER ON标准工作状态,并分别设置在各种重要工作模式下工作,样品工作48小时后(11±0.5V工作8小时,14±0.5V工作40小时),应符合第6.1.3.2条要求以及符合B类以上要求,以及使用厚碟及垂直偏心碟检测动作是否正常,试验后在常温下放置2小时以上,然后按第6.1.1,6.1.2,6.1.3.3,6.1.4条进行检测,产品应符合A类判定要求。 A级机工作温度:+70℃ B级机工作温度:+60℃ 6.3.3.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耐受极限低温储存环境能力。 6.3.3.2 试验方法 室温下将样品放入恒温箱中逐步降温至-40℃,样品在非通电状态试验72小时。试验恢复常温后放置2小时以上,然后按第6.1.1,6.1.2,6.1.3.3,6.1.4条进行检测,产品应符合A类判定要求。 6.3.4.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耐受极限低温工作环境的工作能力。 6.3.4.2 试验方法 室温下将产品置于恒温箱中,按实际装车的状态连接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使样机为POWER OFF状态,逐步降温到A/B级要求,保持2小时后,使样机为POWER ON标准工作状态,并分别设置在各种重要工作模式下工作,样品工作48小时后(11±0.5V工作8小时,14±0.5V工作40小时),应符合第6.1.3.2条要求以及符合B类以上要求,以及使用厚碟及垂直偏心碟检测动作是否正常,试验恢复常温后放置2小时以上,然后按第6.1.1,6.1.2,6.1.3.3,6.1.4条进行检测,产品应符合A类判定要求。 A级机工作温度:-30℃ B级机工作温度:-20℃ 6.3.5.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耐受极限工作环境温度重复变化条件下的工作能力。 6.3.5.2 试验方法 室温下将产品置于恒温箱中,按实际装车的状态连接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使样机为POWER OFF状态,逐步降温到A/B级要求,保持2小时后,使样机为POWER ON标准工作状态,并分别设置在各种重要工作模式下工作,按图1曲线循环6个周期,每个周期为8小时,试验中样机符合B类工作状态,试验后将产品从箱中取出置室温下2小时,然后按本标准第6.1.1,6.1.2,6.1.3.3,6.1.4条进行性能检测并予以记录,应符合A类要求。 图1中高低温条件为一般产品条件,按样机的极限工作温度设定,若样机的极限工作温度与图1高低温条件不同,则试验中按样机的极限工作温度设定高低温工作条件,试验中由低温升高温时注意防止样机凝露现象。 A级机工作温度:高温+70℃/低温-30℃ B级机工作温度:高温+60℃/低温-20℃ 6.3.6.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耐受高温高湿条件下的工作性能。 6.3.6.2 试验方法 `室温下将产品置于恒温箱中,按实际装车的状态连接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使样机为POWER OFF状态,调整恒温恒湿箱温度为+45℃,湿度为93±5%,使样机为POWER ON标准工作状态,并分别设置在各种重要工作模式下工作,样品工作48小时后,应符合第6.1.3.2条要求以及符合B类以上要求。试验后置室温下2小时后按本标准第6.1.1,6.1.2, 6.1.4条进行性能检测并予以记录,应符合A类要求。置室温下24小时后按本标准第6.1.1,6.1.2,6.1.3.3,6.1.4条进行性能检测并予以记录,应符合A类要求。 6.3.7.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耐受温度和湿度重复变化环境条件下的性能。 6.3.7.2 试验方法 室温下将产品置于恒温箱中,按实际装车的状态连接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设备,使样机为POWER OFF工作状态,样品按图2曲线循环5个周期,每个周期为24小时,试验后置室温下2小时,然后按本标准第6.1.1,6.1.2,6.1.4条进行性能检测并予以记录,应符合A类要求,置室温下24小时后按本标准第6.1.1,6.1.2,6.1.3.3,6.1.4条进行性能检测并予以记录,应符合A类要求。 图2 温湿度循环试验曲线 6.3.8.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耐受温度快速变化后的性能。 6.3.8.2 试验方法 将产品及所有连接附件按装车状态放置入热冲击试验箱中,按图3要求温度曲线及表1要求的时间进行温度及保持时间设置后进行热冲击试验,试验进行30个周期。试验后置室温下2小时,然后按本标准第6.1.1,6.1.2, 6.1.4条进行性能检测并予以记录,应符合A类要求,特别是检查焊点质量及样机部件是否有变形等现象。置室温下24小时后按本标准第6.1.1,6.1.2,6.1.3.3,6.1.4条进行性能检测并予以记录,应符合A类要求。 图3 温度冲击试验曲线
表1 选择温度中保持时间 注: T1,T3时间仅作参考,指温度稳定后的时间,实际瞬时冲击时间一般要求在90秒内。而且应选择热冲击试验箱下风口温度监控进行测试,要求温度转换时间少于10秒。 6.3.9.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外观、结构、材料耐高温性能(适用于结构材料)。 6.3.9.2 试验设备 能够保持温度在+100℃的恒温箱。 6.3.9.3 试验方法 室温下将试验产品及所有连接附件按装车状态置于恒温箱中,逐步升温到+100℃,产品非通电状态在此温度下保持96小时,试验后将产品从箱中取出置室温2小时以上,然后按第6.1.1,6.1.4条进行检查,检查五金塑胶部件是否有变形,破裂,变色等不良。 6.3.10.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在低温环境下的开机性能。 6.3.10.2 试验方法 室温下将产品置于恒温箱中,按实际装车的状态连接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使样机为POWER OFF状态(关ACC),逐步降温到-30℃,保持12小时后,使样机为POWER ON(开ACC)标准工作状态,并分别设置在各种重要工作模式下工作(DVD除外),应符合C类以上要求。 6.3.11.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在高温环境下的开机性能。 6.3.11.2 试验方法 室温下将产品置于恒温箱中,按实际装车的状态连接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使样机为POWER OFF状态(关ACC),逐步降温到+85℃,保持4小时后,使样机为POWER ON(开ACC)标准工作状态,并分别设置在各种重要工作模式下工作(DVD除外),应符合C类以上要求。 6.3.12.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的各发热元件的温升是否符合规格要求。 6.3.12.2 试验方法 室温下将样机置于恒温箱中,按实际装车的状态连接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分别将温度探头放置在要求测试的重要区域(IC)上,在温度为60℃的环境下使样机处于DVD状态工作4H,播放1KHZ信号,主机最大不失真输出,然后对各发热元件的温度进行测试,所测试的区域(IC)温度不得超过技术部提供的产品规格书上要求的温度 6.3.13.1 目的 针对CD/DVD等带镭射激光机芯的产品光头的电流是否符合规格要求。 6.3.13.2 试验方法 室温下将样机置于恒温箱中,按实际装车的状态连接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使样机为POWER ON状态,在温度为60℃的环境下使样机处于DVD状态工作播放DVD和CD碟4H后,然后测试机芯光头电流要符合规格书要求 6.3.14.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在振动加高低温环境下的性能 6.3.13.2 试验方法 室温下将产品置于恒温箱中,按实际装车的状态连接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使样机为POWER OFF状态,逐步降温到A/B级要求,保持2小时后,使样机为POWER ON标准工作状态,并分别设置在各种重要工作模式下工作,按图1曲线循环2个周期,每个周期为8小时,按表2振动条件在整过温度过程中施加垂直方向振动,试验中样机符合B类工作状态,试验后将产品从箱中取出置室温下2小时,然后按本标准第6.1.1,6.1.2,6.1.3.3,6.1.4条进行性能检测并予以记录,应符合A类要求。 图4 温度循环试验曲线
表2随机振动 A级机工作温度:高温+70℃/低温-30℃ B级机工作温度:高温+60℃/低温-20℃ 6.4.1.1 目的 通过试验检测产品在各种工作状态下产生的机械噪音水平。 6.4.1.2 试验方法 在背景噪音低于25dBA的噪音室内使用音频表测量(至少需使用比指标要求低6 dBA的背景进行测试),测试距离20mm,噪音水平表3按要求限值判定。最终判定按实际装车情况来评价。
表3噪音限值要求 试验产品按实际装车的状态连接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设备等固定在振动台测试,按产品在 车上实际安装角度按零度或30度进行测试 6.4.2.1.1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振动时的机械噪音水平。 6.4.2.1.2 试验方法 将试验产品按实际装车的状态连接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设备固定在振动台上,使样机为POWER OFF标准工作状态,按以下条件进行正弦扫频振动试验。 a) 每周期15分钟; b) 频率、加速度: 试验期间应无机械共振噪音,符合B类以上要求,试验后按第6.1.1,6.1.2,6.1.3.3,6.1.4条进行性能检测,应符合A类要求 6.4.2.2.1目的 针对CD/DVD等带镭射激光机芯的产品,通过试验检测产品耐振工作操作能力 6.4.2.2.2试验方法 将试验产品按实际装车的状态连接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设备固定在振动台上,使样机为POWER ON CD/DVD标准工作状态,按以下条件进行上下方向正弦扫频振动试验:
X\Y\Z方向振动各2H;一个周期为15min 试验中在不同的振动频率点上进行CD/DVD进出碟,读碟,快速寻迹,首曲/尾曲读碟等操作试验,应能正常操作。 6.4.2.3.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耐振强度能力。 6.4.2.3.2 试验方法 将试验产品按实际装车的状态连接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设备等固定在机械振动台上,按表4随机振动曲线进行10~1000Hz的随机振动测试,进行垂直,左右,前后方向的振动试验,各方向进行试验8小时。试验后按本标准第6.1.1,6.1.2,6.1.3.3,6.1.4条进行性能检测,应符合A类要求。
表4 随机振动测试条件 6.4.3.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设备耐受跌落能力。 6.4.3.2 试验方法 1.将试验样品按包装运输状态置于跌落试验台上,其高度:包装重量在10Kg以下1200mm、10~25Kg为1000mm、25Kg以上为800mm,在产品按一角三棱六面进行跌落试验,跌落到试验台上面。 试验结束后,按本标准第6.1.1,6.1.2,6.1.3.3,6.1.4条进行性能检测,产品应符合A类要求。包装箱应无影响继续运输的严重破损。跌落试验台面要求为水泥地面或钢铁地面。若产品的运输包装内还有产品的内包装亦需按本条款进行试验。 6.4.4.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设备耐冲击能力。 6.4.4.2 试验方法 将试验产品固定于机械冲击台上,在各面(6面)各施加3次共18次半正弦冲击。 半正弦冲击之冲击周期为11毫秒,峰值加速度500m/s2,试验结束后按第6.1.1,6.1.2,6.1.3.3,6.1.4条进行性能检测,应符合A类要求。 6.4.5.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运输过程中抗振动能力。 6.4.5.2 试验方法 将试验样品按包装运输状态置于试验台上,按下图要求进行振动,从三个垂直方向进行振动,每个方向试验8个小时,试验结束后,按本标准第6.1.1,6.1.2,6.1.3.3,6.1.4条进行性能检测,产品应符合A类要求。
6.4.6.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运输过程中抗振动能力。 6.4.6.2 试验方法 将试验样品按包装运输状态置于试验台上1大箱捆绑在测试台上;设置模拟运输振动频率每分钟210转幅度1英寸,运转48小时;试验结束后,按本标准第6.1.1,6.1.2,6.1.3.3,6.1.4条进行性能检测,产品应符合A类要求。 6.4.7.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输出线缆的抗拉伸强度 。 6.4.7.2 试验方法 将单线或线束固定在拉力计拉钩上,沿导线引出方向施加拉力约1分钟,施加拉力强度如下: 1 设计规范有明确要求的按设计规范执行; 2 导线直径在0.3mm及以下时,施加拉力49N(5Kg.f); 导线直径在0.3mm 以上0.5mm以下时,拉力78.5N(8 Kg.f); 若为线束时,则施加拉力为98.1N(10 Kg.f); 评价:导线线束是否从插座中脱落、破损、线断等现象,并通电进行功能检查。特殊情况下按线束根数平均需测试的拉力来测试,如12根线束测试10Kg.f,可对每根线束测试0.85Kg.f。注意测试需在工作状态下进行,测试期间进行通电能力的检查。 6.4.8.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插座插头的锁定强度。 6.4.8.2 试验方法 将输出线束插座与产品插头连接好,用拉力计沿插座拔出方向施加98.1N(10Kg.f)的拉力1分钟。试验后,评价插头插座的拔出力大小,有无变形、脱落等现象。 6.4.9.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插座插头使用时插拔力。 6.4.9.2 试验方法 将输出线束插座与产品插头连接好,在松开锁扣的情况下用拉力计测试插头正常使用下拔出力、插入力。要求在2~5 Kg.f内 6.4.10.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面板、旋钮、按键耐力强度性能。 6.4.10.2 试验方法 用推拉力计分别在面板四周及最软薄的位置施加98.1N(10Kg.f)压力,持续3min后检查施压部位外观是否变形现象及功能是否正常; 在面板上的旋钮,开关等部件施加49N(5Kg.f)的径向压力, 持续3min后检查部件是否变形现象及功能是否正常。 对音量,电源开关等旋钮进行2~3Kg.f径向拉力,持续1min后检查部件是否有松脱,脱落现象及功能是否正常 6.4.11.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生产及安装过程中摔落的耐受能力。 6.4.11.2 试验方法 分别使产品的4个侧面竖起90度角然后自由摔下到木质试验台面上,各试验3次共进行12次试验,试验后检查产品功能是否正常,应符合A类要求。 6.4.12.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在安装车辆产生倾斜时产品的工作能力。主要是针对带CD/DVD镭射光头的产品工作能力(专车专用可参考产品安装角度)。 6.4.12.2 试验方法 试验1:在CD/DVD标准工作模式下分别竖起产品4个侧面到一定角度,检查样机CD/DVD播放功能应无异常,应符合A类要求。 试验2:将试验产品分别竖起产品4个侧面固定在某一角度,测试CD/DVD入碟,读第一首歌曲10秒,跳至最后首歌曲读10秒,暂停,播放,出碟,功能应无异常, 要求正面向上竖起的方向需达到45度,其他倾斜方向的工作角度大于45度。 6.4.13.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在误操作、异常操作下是否会造成产品功能异常 6.4.13.2 试验方法 a)使用损坏的CD/DVD碟片插入测试 b)使用CD/DVD碟片的反面插入测试 c) 使用两张碟片叠在一起插入测试,应不能插入 d) 若产品为CD类镭射机芯应插入DVD碟进行检查 e) 插入产品不支持的压缩格式的碟片测试 f) 使用CD/DVD碟片倾斜一定角度尝试插入测试 g) 在有CD/DVD碟片在正常运转情况下尝试再插入一张碟片 h) 在强太阳光下进行正常功能检测,应能正常工作 i) 在碟片出碟没到尽头的时候阻挡碟片继续出碟,试验后应能通过复位等动作恢复正常工作 j) 在碟片进出碟的过程中进行断电试验,回复供电后应能自动完成进出碟,恢复正常工作 误操作造成产品工作异常后产品应能通过LCD显示/警告声音等标识警告使用者,不应有其他误动作,试验后应能正常工作,产品在工作正常及非正常状态下进行复位,复位后应该在产品初始状态,或复位前的正常工作状态,视产品设计上的复位定义而定。 6.5.1.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按键(开关)耐久操作性能。 6.5.1.2 试验方法 1)室温下将产品固定在专用按键耐久或旋钮耐久试验设备上,按设计规范调节好按压行程距离、压力、时间间隔等,然后对开关按键进行连续操作试验25000次,无设计规范一般按压力5N,耐久操作间隔时间3秒进行操作试验,试验后检查按键旋钮是否功能外观变形损坏及功能异常,应符合A类要求。 若产品无法进行整机的试验,也可以将面板等拆下进行试验,但其试验状态必须与整机相同,例如面板按键的试验必须套上塑胶套进行试验。 2)用70N压力对按键旋钮施加5秒钟,然后用30N压力对按键旋钮施加10分钟,试验后检查按键旋钮是否功能外观变形损坏及功能异常,应符合A类要求。 6.5.2 CD/DVD碟弹出吸入,显示屏弹出/吸入/滑动,USB/SD卡插入拔出耐久试验 6.5.2.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CD、DVD、显示屏、USB/SD卡等机械结构正常工作的动作耐久能力。 6.5.2.2 试验方法 将试验产品按实际装车的状态连接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设备,设置试验产品为试验相应功能并正常工作(例如进行DVD机械结构耐久试验则设置为DVD播放的标准状态),按实际使用状况将CD盘进行全部操作动作的循环操作试验,共试验10000个循环。其中CD/DVD试验以插入碟片,播放第-曲播放音乐10秒-最后一曲播放音乐10秒,然后弹出碟片为一个循环,显示屏类以完成所有动作为一个循环,USB/SD卡插入拔出作为一个循环。 试验结束后按第6.1.1,6.1.2,6.1.3.3,6.1.4条进行性能检测,应符合B类要求。 6.5.3.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长期工作的能力。 6.5.3.2 试验方法 将试验产品按实际装车的状态连接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设备,样机为POWER ON标准工作状态,并分别设置在各种重要工作模式下工作,使产品在常温下连续运行1000小时,试验期间应符合B类要求。 在第500小时后应进行功能检查并按第6.1.3.3条进行一次性能检测。 试验后按第6.1.1,6.1.2,6.1.3.3,6.1.4条进行性能检测,应符合A类要求。 6.5.4.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开关机稳定性能力。 6.5.4.2 试验方法 将试验产品连接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设备,在常温下导航、DVD、收音状态开关ACC200次,在导航状态开关电源200次,试验中按第6.1.2进行检测,应符合A类要求 将试验产品连接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设备,在高温+60℃和低温-20℃工作2H后,在导航、DVD、收音状态开关ACC200次,在导航状态开关电源200次,试验中按第6.1.2进行检测,应符合A类要求 通过特殊环境的试验评价产品耐受特殊环境的能力,属于特定试验,应根据产品的特性有选择性挑选适合的试验项目进行验证。 6.6.1.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耐灰尘的能力。 6.6.1.2 试验方法 将试验产品按装车状态安装在灰尘试验箱内,调整到近似实际安装使用状态(例如在实际装车时用于打螺丝的孔需进行封闭等)。 试验灰尘采用滑石粉或水泥粉尘,用量为100mg/m3; 调整灰尘试验箱按每15分钟吹动7秒的间隙周期吹动灰尘; 温度:45℃±5℃共计试验时间为8小时。 试验后用清洁布擦去产品表面的灰尘检测,开关、按键、旋钮等零部件与整件的操作应灵活可靠;拆机,机内应无明显灰尘;DVD,CD可以正常进碟、出碟,读碟,其它各功能无异常,按本标准第6.1.1,6.1.2,6.1.4条进行检测,应符合A类要求。 6.6.2.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耐受汽车使用及维修上常见液体的浸蚀能力。 本试验主要针对产品外观油印或丝印有文字、标识等的产品。 6.6.2.2 试验方法 1)试验液体:一般指车辆使用常见液体及车辆乘客常见使用液体a.皮革蜡;b.防结雾液;c.清洁肥皂;d.除臭剂,空气清新剂,香水等;e. 咖啡,茶,可乐等饮料。 2) 将上述液体分别涂抹于试验产品表面放置在极限高温储存温度下共72小时。 试验后将液体遗留的遗迹清洗干净检查外观丝印,喷油等是否有异常,应符合A类要求。 6.6.3.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丝印油印耐受酒精擦拭的浸蚀能力。 本试验主要针对产品外观油印或丝印有文字、标识等的产品。 6.6.3.2 试验方法 以沾有95%以上医用纯酒精的棉布擦拭产品试验表面,附着面积1cm2,擦拭压力0.1Kg,擦拭次数为50次,试验后检查丝印部分是否有模糊,脱落,喷油脱落等现象。 6.6.4.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丝印油印耐受擦拭的能力。 本试验主要针对产品外观油印或丝印有文字、标识等的产品。 6.6.4.2 试验方法 以干棉布擦拭产品带丝印的表面,附着面积1cm2,擦拭压力0.5Kg,擦拭次数为500次, 试验后检查丝印部分是否有模糊,脱落,喷油脱落等现象。 6.6.5.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丝印油印的粘着力。 本试验主要针对产品外观油印或丝印有文字、标识等的产品。 6.6.5.2 试验方法 使用进行了高温储存试验的样机进行测试,用12mm宽的透明胶带贴紧有丝印,喷油的 面板部位,以45度角快速揭起胶带。 试验后检查丝印部分是否有模糊,脱落,喷油脱落等现象。 6.6.6.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耐受滴水的能力。 本试验主要针对装在车外的产品 6.6.6.2 试验方法 将试验产品按实际装车的角度连接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设备,样机为POWER ON标准工作状态,在产品上方20cm按每秒滴水一滴的速度滴水到产品实际装车露出外面的表面,尽量使水珠滴在有可能进水到产品内部的部位,产品工作2小时,试验中检查样机工作状态,应符合B类要求,试验后放置2小时,应符合A类要求。 6.6.7.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模拟应用在车辆受溅区域的产品由冰水引起的热冲击。 本试验主要针对装在车外的产品 6.6.6.2 试验方法 Ø将试验产品按实际装车的角度连接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设备,样机为POWER ON标准工作状态,先将样品放入+70℃试验箱内工作2小时,然后用0℃ ~+4℃的水进行喷射(3 L - 4 L)/3 s ,喷口到样品的距离: (325 ± 25) mm ,转换持续时间:< 20 s (在样品贮存温度和溅水温度间手动转换),以上为一个循环,共进行100个循环,试验中检查样机工作状态,应符合B类要求,试验后放置2小时,应符合A类要求。 6.6.8.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的防水能力。 本试验主要针对装在车外的产品 6.6.8.2 试验方法 将试验产品放在1m水深,常温常湿环境下连续放置4h,试验后放置2小时,应符合A类要求。 6.6.9.1 目的 Ø通过试验评价产品件的材料和表面涂层在抵御盐雾和盐水侵蚀的能力(适用结构、线材材料) 6.6.9.2 试验方法 溶液配制标准:盐水溶液浓度百分比为(5±0.5%);其中:1)氯化钠中总的杂质量不应超过0.2%,碘化钠不应超过0.1%,且不允许含有镍和铜;2)水为去离子水或蒸馏水,pH值应为7±1,杂质含量不应超过0.02%。试验箱内温度保持在(+35±2)℃;湿度为95%R.小时;盐雾沉降量为连续喷雾,在90cm²集雾器中盐水沉降量为(2±1)毫升/小时.连续喷雾8小时,停止加热、加温、喷雾,样机在箱内放置15小时,每24个小时为一个周期,连续循环4个周期(共96个小时),试验结束后,将样机小心从箱内取出,用干净清洁、温度低于38℃的水进行漂洗,或用热水冲洗,然后用大约是250Kpa压力的压缩空气吹干。试验后,被测样品表面应无明显腐蚀,锈蚀,霉斑,剥落等现象。 通过电磁兼容性试验检查产品对电气环境,磁环境,电磁环境的抗干扰能力及产品对环境的 电磁骚扰程度。 试验一般要求2台样机或以上,其中一台样机需进行了72h高温储存试验后进行,所有EMC试验必须在这2台试验样机上完成,部分破坏性试验进行后可对样机简单修复后再进行另一试验项目,一般要求破坏性试验在其他试验完成后进行。 所有抗干扰试验完成后需按第6.1.3.3条进行一次性能测试,应符合A类要求。 6.7.1.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抗静电放电能力。 6.7.1.2 试验要求 测试的环境条件为:测试环境温度:23±5℃;测试环境相对湿度:30%~60%RH 试验条件:
表5静电放电测试要求 2)CD,DVD碟片插入抗静电破坏试验 测试条件:±15KV,测试10次 6.7.1.3 试验方法 1)非工作状态抗静电破坏试验 按图6连接产品及静电测试设备,按表5设置参数,将静电枪探头慢慢接近样品外壳、操作部位(按键开关、旋钮)等在运输,搬运,移动、拆除过程中能接触到的部位,直至放电产生完成一次测试,用放电导线释放产品放电电荷后进行下一次测试,试验后进行功能检查,测试次数及试验后的判定按表5要求进行。 测试步骤: a 使用±15KV空气放电测试外壳等在运输,搬运,移动、拆除过程中能接触到的部位 b 使用±8KV接触放电测试连接插座内五金插脚
图6非工作状态抗静电破坏试验示意图 2)工作状态抗静电破坏试验 按图7连接产品、产品的所有附件、匹配设备、输入设备及静电测试设备,输入输出等线束长度按实际装车状态设置,或使用1700~2000mm长度的线束。分别使样机工作于各种标准工作模式(包括待机状态),按表5设置参数,将静电枪探头慢慢接近样品外壳、操作部位(按键开关、旋钮)、能通过乘客控制或遥控的附属设备如连接器、线控器等部件,直至放电产生,用放电导线释放产品放电电荷后进行下一次测试,试验后进行功能检查。测试次数及试验后的判定按表5要求进行。
图7 工作状态抗静电破坏试验示意图 3)CD,DVD碟片插入抗静电破坏试验 在产品标准的AM工作状态下,插入CD,DVD碟片到差不多能触发产品吸盘的动作,按上述2)工作状态抗静电破坏试验的要求及方法对CD/DVD碟进行空气放电测试,要求符合C类要求。 6.7.2.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抗电源正弦波纹工作能力 6.7.2.2 试验要求
图8 电源正弦波纹抗干扰波形
表7 电源正弦波纹抗干扰测试条件 6.7.2.3 试验方法 连接产品、产品的所有附件、匹配设备、输入输出设备,将产品所有电源连接到带正弦波纹的测试设备上,分别使样机工作于各种标准工作模式(包括待机状态),按图8波形及表7测试条件施加测试波形,试验中结果判定按表7要求执行。 6.7.3.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因线路故障而产生电源瞬断的性能。 6.7.3.2测试方法 6.7.3.2.1测试条件1 测试时间一般为2min或15个周期以上,中断时间及脉冲周期见表8,电压从电源电压跌落到0伏。 表中所列仅指一般测试要求,必要时或对某周期段的试验结果有疑义,应该更细致的划分中断周期进行更细致的测试,包括测试时间或测试周期等也需变更。 图9
(T1:中断时间,T2:脉冲周期) 表8 电源瞬断测试条件 试验方法 1)将试验样品与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瞬断电源设备连接好,使产品处于标准工作状况, a)瞬断电源仅连接到BAT+电源上,其他电源连接到直流电源上,按表8条件要求进行测试。 按产品设计规范的中断时间判定:试验中在设计规范的中断时间内产品符合A类要求;在设计规范外的中断时间测试中,要求产品符合D类要求,但试验中不能出现异常情况,一般产品中断时间在5ms。 b)瞬断电源仅连接到ACC电源上,其他电源连接到直流电源上,按表8条件要求进行测试,试验中要求产品符合C类要求 c)瞬断电源连接到所有电源上,按表8条件要求进行测试, 按产品设计规范的中断时间判定:试验中在设计规范的中断时间内产品符合A类要求;在设计规范外的中断时间测试中,要求产品符合D类要求,但试验中不能出现异常情况,一般产品中断时间在5ms。 6.7.3.2.2测试条件2 按表9的条件进行一个周期的测试
表9电源瞬断2测试波形及参数 试验方法 将试验样品与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瞬断电源设备连接好,使产品处于标准工作状况,瞬断电源连接到所有电源上,按表9条件要求进行测试。 试验中要求产品在设计规范的工作电压内工作正常,在设计规范的记忆电压内记忆正常,在设计规范外的电压要求产品符合D类要求,但试验中不能出现异常情况。 6.7.4.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耐受电源波动能力。 6.7.4.2 试验条件 1)电池恢复试验,进行3个周期的测试
图 10电池恢复试验条件 2)电压缓变试验,电压变化速率分别为10V/sec,1V/sec,1V/min,各进行10个周期以上
图11-1电压缓变试验条件1 3)电压缓变试验,按图12连接ACC/ILL/BAT+到电源波动设备上,测试电压变化速率分别为10V/sec,1V/sec,1V/min,各进行10个周期, 图12电压缓变试验2条件 4)汽车点火电压变动试验,按图13汽车点火电压变动曲线,表10条件分别对应连接ACC/ILL/BAT+到电源波动设备上,进行10个周期的测试 图13汽车点火电压变动曲线
表 10 汽车点火电压变动参数条件 5) 地线漂移试验 将试验样品与输入设备、负载设备连接好,使产品处于标准工作状况,断开产品输入线路的地线,连接电源的地线至样机的金属外壳上,使样机的工作电流从外壳流通。 6.7.4.3 试验方法 将试验样品与输入设备、负载设备连接,分别将ACC/ILL/BAT+按要求连接到波动电源上,无特别说明的将所有电源连接到波动电源上,按照6.7.4.2的测试条件进行测试,结果判定如下: a)在电压低于5V以下的测试电压范围内,样机应符合D类要求,测试期间不能有其他异常现象; b)在高于5V,低于产品设计规范最低工作电压的测试范围内,样机应符合C类要求,测试期间不能有其他异常现象; c)在高于产品设计规范最低工作电压的测试范围内,样机应符合A类要求,测试期间不能有其他异常现象; d)试验后应符合A类要求 6.7.5.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耐瞬时脉冲电压冲击的能力。 6.7.5.2试验条件 按以下图的波形及测试条件分别进行测试,参数中除脉冲电压,测试次数外其他参数也可按GB/T21437.2-2008标准设定参数。对于24V系统产品得参数亦可参考GB/T21437.2-2008相关要求
图14-a)瞬态脉冲1测试波形及测试参数
图14-b) 瞬态脉冲2a测试波形及测试参数
图14-c) 瞬态脉冲3a测试波形及测试参数
图14-d) 瞬态脉冲3b测试波形及测试参数
图14-e) 瞬态脉冲2b测试波形及测试参数
图14-f) 瞬态脉冲4测试波形及测试参数
图14-g) 瞬态脉冲5a测试波形及测试参数
图14-h) 瞬态脉冲5b测试波形及测试参数 其中pulse 5a/5b 为单选项,选择用pulse 5a还是pulse 5b由产品安装车辆上发电机电路决定 试验中pulse 5b由pulse 5a经图14-g)稳压管削波而得到,RL为负载模拟电阻,客户无要求可不需要
图14-i) 脉冲5b的产生电路 6.7.5.3 试验方法 1) 将试验样品与输入设备,负载设备和瞬时脉冲电压设备连接起来,产品ACC/ILL/BAT+均连接到瞬时脉冲电压设备输出上,先调整瞬时脉冲电压设备输出正常工作电压,样品设置为标准工作状态,然后调整瞬时脉冲电压设备给样品施加瞬时脉冲电压,按图14进行测试及判定试验结果。 2)其中3a,3b脉冲做数据线和控制线时,试验中产品要符合A类要求。 6.7.6.1 目的 通过测试评价产品通过线束产生对整车、对周边环境的传导电磁污染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6.7.6.2测试方法 具体测试方法按CISPR 25-2002第三部分-车辆零部件和模块的测量的传导部分,按产品规范选择相应等级及限值进行判定,一般应达到第三等级的限值要求。收音工作模式的测试中若检测出有本振信号基波或谐波的窄带干扰时需测试不同接收频率时的电磁辐射,尤其是FM收音工作状态。一般需补测高中低5个点的窄带干扰,如87.5,90,98,106,108MHz。 6.7.7.1 目的 通过测试评价产品通过辐射产生对整车、对周边环境的辐射电磁污染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6.7.7.2测试方法 具体测试方法按CISPR 25-2002第三部分-车辆零部件和模块的测量的辐射部分,按产品规范选择相应等级及限值进行判定,一般应达到第三等级的限值要求。收音工作模式的测试中若检测出有本振信号基波或谐波的窄带干扰时需测试不同接收频率时的电磁辐射,尤其是FM收音工作状态。一般需补测高中低5个点的窄带干扰,如87.5,90,98,106,108MHz。 由于天线也是收音机产品的辐射源,故天线端骚扰电压也需要测试,一般在产品装在整车进行测试,若车厂有要求可使用收音机产品测试,按GB13837-2003要求测试。 按GB/T 9254-2008 中 10辐射骚扰测试规定的方法进行,符合如下要求(ITE测量距离R(10m)的辐射骚扰限值)
6.7.8.1目的 评价产品耐受通过线束传导来的电磁干扰的工作性能。 6.7.8.2 试验条件 测试频率:1~400MHz, 调制方式:未调制波(CW);AM调制波-1KHz,80%内调制 扫描方式:对数式 步进频率:1~3 MHz按5%步进频率,3~400MHz按2%步进频率 驻留时间:按能判定产品功能状态是否有异常来设定驻留时间,一般设定在2s或以上 注入电流:60mA 电流注入监控:闭环法测试 6.7.8.3测试方法 无其他说明的情况下按在电波暗室内ISO11452-4-2001(可以使用2004版本)标准进行测试,设置产品及其输入/输出线束/设备,匹配设备,电源,耦合网络等,分别设置产品在重要功能模式标准工作状态动作,注入干扰电磁信号进行检测,试验中要求符合B类要求。 6.7.9.1目的 评价产品耐受辐射电磁波干扰的工作性能 6.7.9.2试验条件 测试频率:80~1000MHz, 调制方式:未调制波(CW),AM调制波-1KHz,80%内调制 扫描方式:对数式, 2%步进速度 驻留时间:按能判定产品功能状态是否有异常来设定驻留时间,一般设定在2s或以上 电磁场强:30V/m 6.7.9.3 测试方法 按测试实验室具有的测试能力组合使用带状线Strip line法、自由场电磁波照射法等在电波暗室内按ISO11452-1-2001标准要求设置产品及其输入/输出线束/设备,匹配设备,电源,耦合网络等,分别设置产品在重要功能模式标准工作状态动作,使产品在24V/m的电磁辐射下进行检测,试验中要求符合C类要求。 6.7.10.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耐异常电压的能力 6.7.10.2试验方法 1) 将试验样品与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设备连接,样品被施加非正常电压18V(对24V供电系统适用36V电压)电压保持1个小时,试验期间检查确认有否异常现象包括冒烟冒火有异味等存在,试验后按本标准第6.1.1,6.1.2,6.1.4条进行性能检查并记录,应符合A类要求。 2) 将试验样品与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设备连接,样品被施加24V电压保持1分钟,试验后按本标准第6.1.1,6.1.2,6.1.4条进行性能检查并记录,应符合A类要求。 6.7.11.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对耐逆向电压的能力。 6.7.11.2 试验方法 将试验样品与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设备连接,样品被施加-14V电压保持1分钟,试验后按本标准第6.1.1,6.1.2,6.1.4条进行性能检查并记录,应符合E类要求,保险允许烧断,但更换后应正常工作。 6.7.12.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在某一电源断开时的性能状况。 6.7.12.2 试验方法 将试验样品与输入设备、负载设备和电源设备连接好,样品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在各种MODE状态下,分别将多路电源其中一组断开3分钟,评价有无异常现象,试验后按本标准第6.1.1,6.1.2,6.1.4条进行性能检查并记录,应符合A类要求。 6.7.13.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在地线断开时的性能状况。 6.7.13.2 试验方法 将试验样品与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设备连接起来,样品处于标准工作状况,然后断开地线3分钟,试验后按本标准第6.1.1,6.1.2,6.1.4条进行性能检查并记录,应符合A类要求。 6.7.14.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耐空载的能力。 6.7.14.2 试验方法 将试验样品与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设备连接好,使样品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输出调至最大,在各种MODE下,各分别及同时断开负载10分钟,试验后按本标准第6.1.1,6.1.2,6.1.4条进行性能检查并记录,应符合A类要求。 6.7.15.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输出端耐误短接,接地的能力。 6.7.15.2 试验方法 将试验样品与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设备连接好,调整样品在标准工作状态,依次将产品负载输出端短接5分钟,试验后按本标准第6.1.1,6.1.2,6.1.4条进行性能检查并记录,应符合A类要求。 接着将输出端依次对地短路5分钟,试验后按本标准第6.1.1,6.1.2,6.1.4条进行性能检查并记录,应符合A类要求。 6.7.16.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输出端耐误接正电源性能。 6.7.16.2试验方法 将试验样品与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设备连接好,调整样品处于标准工作状态,将产品负载输出端依次接正电源(+13.5V)1分钟,试验后按本标准第6.1.1,6.1.2,6.1.4条进行性能检查并记录,应符合A类要求。 7.1.1 产品外壳上应标有生产厂的名称、商标、型号。 7.1.2 产品内应附有合格证。 7.1.3 包装箱外应标有以下清晰的标志: a 商标; b 产品名称、型号; c 公司名称和地址; d 执行标准号和备案号; e 出厂日期; f 包装质量; g 包装件最大外部尺寸; h 按GB 191-2000绘制的“防湿”、“向上”、“小心轻放”及有关的危险警告等标志。 使用说明书应有产品简介、产品名称、产品型号、产品安全指标图形符号、安全警示、制造商名称和地址、产品性能特点、使用方法、保养和维护、安放和安装、注意事项并按GB5296.1-1997规定编写。说明功能的文字和图形符号标志应正确、清晰、端正、牢固,图形符号符合GB/T 5465.2-2008 的规定。使用说明书应能方便指导用户正确使用和维护。 注:前装车厂产品使用说明参照GB/T 9969-2008编写,后装产品使用说明参照GB 5296.1-1997编写。 包装箱应符合防潮、防尘、防震的要求,包装箱内应有装箱清单、检验合格证、备附件及有关的随机文件。 包装后的产品应能以任何交通工具进行运输。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允许经受雨、雪或液体物质的淋袭和机械损伤。 产品贮存时应放在原包装箱内,存放产品的仓库环境温度为(0~40)℃。相对湿度为30% ~ 85%。仓库内不允许有各种有害气体、易燃和易爆物品及有腐蚀性的化学物品,并且应无强烈的机械振动、冲击和强磁场作用。包装箱应垫离地面至少15cm,距离墙壁、热源、冷源、窗口或空气人口至少50cm。若在制造单位存放超过六个月,则应在出厂前重新进行交收检验。 检验分为: a 定型检验; b 交收检验; c 例行检验。 表5 检验项目
在新产品研制和产品有重大改进,停产半年以上,或有关部门的验查时进行定型检验。 样品抽取和批量:定型检验的样品,应从批量产品中随机抽取2台。其中设计定型时批量产品应不少于20台;生产定型及设计、生产一次性定型时,批量产品应不少于100台。 交收检验是由质量检验部门对稳定连续生产的产品按公司标准要求,或合同规定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连续生产的产品,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例行检验。 例行检验由质量检验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指定或委托的质量检验单位负责进行。根据订货方的要求,质量检验部门应提供该产品近期的例行检验报告。 例行检验样品应在交收检验合格产品中随机抽取。 按技术要求进行抽检,如有一项指标不合格,则加倍抽样,对不合格指标进行复检,如复检该项指标仍不合格,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产品。出厂检验中性能检查和外观结构检查两项,允许按GB/T 2828.1-2003进行抽样检验。如供需双方因产品质量产生异议时,可由双方协商选定仲裁单位,按本标准检验,检验结果为最终结果。
|